爱游戏每年174亿被抢?国产“轴承”终结天价进口击碎德日40年垄断不知从何时起,“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的一张亮眼名片,从国内总里程全球第一,到莫斯科喀山高铁、印尼雅万高铁等国际项目收入囊中,“中国高铁”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然而,尽管我国高铁自由化率已经超过90%,可在高铁组件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轴承”爱游戏,至今却仍过度依赖进口。以至于有海外供应商对此调侃:“上千家中国厂商,连一颗小小的轴承都造不出”。
事实上,高铁所用轴承与普通轴承有很大区别,在高铁行驶过程中,轴承承受的压力可达1500-500MPa,相当于数十吨的重物集中在一点。因此,高铁所用轴承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制造难度丝毫不逊色于特种钢。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高铁轴承也在2018年,被《科技日报》列入“中国35项被卡技术”名录。彼时,由于我国高铁建设需求,轴承每年进口量更是直接突破400万吨。
同时,为阻拦我国轴承技术发展,掌握着核心技术的日、德故意多年不申专利,不文,让我国研究无从借鉴。甚至为了不让技术流出,日、德连轴承的业界交流会都不许我们参加。
在德、日的“处处提防”之下,我国轴承日产量虽高达200亿吨,但均为中低端产品,压根就无法在高铁建设中使用。掌握着核心技术的舍弗勒、NSK等外企,以此从中牟利,每年从我国“抢走”174亿。
更可气的,是这些外企生产高端轴承用的原料,基本都是从我国进口,经他们一番加工后,再以原本10倍的价格卖回给我们。而令人心酸的是,这种我们为他国技术研发买单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随着我国“高铁轴承”研发的不断深入,原本困扰我国轴承发展的核心难题:“如何降低轴承中铜的含氧量,使其达到高铁使用标准”,也同样被我国技术人员攻克。
除此之外,我国科研人员还突破性的在轴承生产过程中加入“稀土”,使成品轴承的硬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2020年,在洛阳轴承公司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首款可适配350公里/时的高铁轴承成功问世,且精度更比进口轴承提高了整整一倍,同时使用年限增加50%。见此情形,日、德企业竟恬不知耻的对我国企业抛出合作“橄榄枝”。
业内人士预测,按我国轴承技术目前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国产高铁轴承将实现90%自有率,2030年,国产客机轴承自有率也能突破90%以上。
总而言之,核心技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买不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自由趁早放弃对外企的一切幻想,坚持走核心技术自主化研发道路,将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面对任何挑战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