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13841774488

新闻资讯

爱游戏新闻

爱游戏【读者品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精髓纵览——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作者:小编2024-08-23 00:32:25

  爱游戏【读者品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精髓纵览——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2016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编著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以下简称《发明创造》)出版,该书分“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部分,列举了88项相关条目,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它们的内涵、发现或创造的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该书的出版,不但凝聚了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几十年的结晶,而且体现了近些年中国科技史研究与认知的新视野,基本解决了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到底有哪些的问题。该书依学术规范,在引用上均注有文献出处,行文简洁流畅,是近些年出版的一本不可多得的面向公众的中国科技史普及读物。

  最早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项目进行条目式列举的是英国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年—1995年)。1954年,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中按照英文字母从A到Z的顺序列举了26项从中国传到西方的机械和其他技术,如龙骨车、风扇车、提花机、缫丝机、独轮车等。不但如此,李约瑟还考证、对比了中国和西方各自出现相应技术的时间,列出了西方落后中国的“时差”。

  在李约瑟的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陆续出版的同时,对中国古代科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Temple,1945年—)基于李约瑟的研究成果,在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该书按照农业、天文学和制图学、工程技术、家庭用品和工业技术等11个门类列举了100项成就。对比可知,李约瑟的26项集中在机械技术方面,而坦普尔拓展到了整个中国古代科技领域。

  1995年,科学史所金秋鹏研究员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选取了100项成就,编就了《一百项中华发明》。近年来,科学史所华觉明研究员在总结、提炼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方面用力甚勤。2008年,他提出了我国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24项原创性重大发明,其中包括粟作和稻作、蚕桑丝织、琢玉、木结构营造技艺等。在征询同行的意见后又作了扩充,2014年他列出了30项重大发明。在2017年,他与清华大学冯立昇教授担任主编,出版了《中国三十大发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史所认为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与全国科技史同仁一道,重新梳理、考察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成就,列出一份新的名单。2015年1月28日,科学史所在《光明日报》公布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录,并在2月23日《光明日报》就公布后社会的反馈意见做了介绍说明。此后又对个别项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最终成书出版的88项。

  这88项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遴选标准是什么?研究组成立之际,关于项目的遴选标准已形成统一认识,并在随后就有关项目的调整过程中一以贯之。这三条标准是:第一,突出原创性;第二,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第三,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如果某项成就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那再好不过了,比如著名的四大发明。有的项目可能只包含了其中两条或一条,但在相关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也可入选。兹举三例加以说明。比如战国中期《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是世界上首次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正确解释,不但具有原创性,而且反映了当时墨家学派在光学探索方面的杰出成就,因为直到公元10世纪,阿拉伯学者海什木(Ibn al-Haytham,约965年—约1040年)才做了更精准的描述。

  又如,11世纪初由苏颂、韩公廉等设计、建造的水运仪象台,综合利用了齿轮传动、链传动、杠杆机构、棘轮机构、凸轮机构、滑动轴承等,是我国古代机械的集大成之作,原创性与技术水平均非常突出。再比如,柑橘栽培,早在春秋战国时已进行人工栽培,12世纪时经由阿拉伯传到西方。目前,柑橘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总产量超过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4。与柑橘栽培类似的还有茶树栽培等。

  在遴选、编纂过程中,研究组始终以史料记载与考古实物为基本出发点,做到不妄言,要言之有据;不空洞,要言之有物;不说教,要言之成理。对学界还未定论的说法,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比如就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起源地问题,采用了“它很可能最早出现于中国”这样的说法。比如指南车的传动机构,有的复原者采用了具有自动离合装置的定轴轮系,有的采用了差动轮系。但一些技术史学者认为,这样复杂的齿轮机构在当时未必已经发明或者采用,因此这种复原只能算是为了实现目的的复原,而不是历史的复原。因此在本书指南车条目的行文中,对这些复原设计做了客观评论。

  除此之外,新近的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并改写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比如,成都老官山汉墓发现的四具提花机模型,2014年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才提及,其提花方式过去文献从未记载,这样就完全改写了我国的提花技术史。这次“提花机”条目利用了该考古成果,使公众了解到了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增强了条目的时效性与权威性。

  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有关我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一个权威读本,是中国科技史界“高端科研资源学术成果普及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反映了中国科技史界研究范式的转向。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权威读本呢?前文已述,在此之前有数个有关我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版本,它们遴选的范围、视角和阐释各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次由科学史所牵头,组织国内外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严格推选、评审、编纂条目,从成立研究组到正式出版,前后近3年,充分听取了来自学界、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因此88项条目的社会认可度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科研成果的普及是一个普遍难题,科技史研究也是如此。从1957年科学史所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了爱游戏官网,我国几代科技史研究学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也出版过比较优秀的科技史通俗读物,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与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队伍以及研究成果相比,相关通俗读物明显偏少,高质量的通俗读物更少。

  科学史所曾牵头组织专家完成了20多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这套书可以和李约瑟的巨著相媲美,可惜至今仍未出现基于该丛书的、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通俗读物,令人遗憾。这次出版的《发明创造》,算是研究型读物向通俗读物的一个过渡,由于兼顾学术的严谨性,部分文字仍有史料堆砌的痕迹,部分文字仍沿用了学术用语,未能转换为更晓畅的口语表达。但值得欣慰的是,该书发行的同时,另配套附送有一张彩色挂图,算是88项条目的直观呈现。

  科技知识的传播史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前文提到,在三项评选标准中,其中一项涉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没有传播,就无法谈影响;不知道传播的路径、互动过程以及在不同地域的接受等情况,科技知识的共享、普及、再利用等就是一句空话。

  近代科技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大家有目共睹,其传播路径往往有迹可循。但古代的某项发明,比如西方的螺旋机构、我国的风扇车,它们是否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又有谁能说清楚。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科技发明创造传播史的研究。当然,这些研究首先需根植于以往的研究,即先搞清楚某地域何时发明或者出现了什么,然后再从社会与境的视角理解为什么产生了这种发明创造,待这种拼图做得足够大时,自然就会产生知识传播的问题,为何此地先有、他处后出现,为何这种文化欣然接受,另一种文化始终拒斥等。所有这些,要求新时期的科技史学者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史料挖掘,而要旁及一地区、一国家,甚至全球科技知识的创造、互动和传播过程,即要用人类文明史的视野审视科技史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说,《发明创造》的出版,也是当前我国科技史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个缩影。意义已陈,功能自现。《发明创造》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认识我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窗口,一册在手,概览所有。同时可以相信,社会的有识之士一定会认识到《发明创造》的价值,以之为科普创作蓝本,可以做相关的再开发,推出相关衍生读物。比如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工,作为青少年的课外科普读物,为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增瓦添砖。

  史晓雷:湖南农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科技史博士、副教授,曾入选中科院科学普及领域优秀人才计划(2018—2020),著有科普书籍7本、各类科普文章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