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13841774488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专精特新雷迪克:汽车轴承本土专家积极拥抱国产化大浪潮

作者:小编2024-06-12 17:40:12

  专精特新雷迪克:汽车轴承本土专家积极拥抱国产化大浪潮杭州雷迪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52.SZ)于2002年成立,于2017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汽车轴承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深耕汽车轴承领域逾 20 年,主要产品包括轮毂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圆锥轴承、涨紧轮和离合器分离轴承,产品范围涵盖 3800 多个具体型号,日常生产流转超2000种,可满足客户“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需求。

  公司坚持“高端乘用车轴承实现国产替代进口”战略发展目标,在汽车零配件领域积累了多年的 OEM、AM 市场经验,先后获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公司前身为2002年注册成立的杭州雷迪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其自2004年进入三叉万向节的 OE 配套市场,并逐步拓展分离轴承等产品,在 20 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产能和产品范围,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 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于 2009 年通过 TS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控制权稳定。截至2022年 11 月 16 日,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仁荣、於彩君为一致行动人,二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有公司股权超50%;其中,沈仁荣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於彩君现任公司董事。

  公司长期从事汽车零部件特别是轴承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团队积累起丰富的行业及管理经验,具备较敏锐的市场反应力,有助于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较高的运营效率。此外,中高管理层成员多持有公司股份,与股东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和团队稳定。

  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的专业制造商,公司长期专注于轴承细分领域,已开拓轮毂轴承、圆锥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等五大类产品;其中,轮毂轴承单元产品涵盖二代、二代半和三代轮毂单元等。公司在保持燃油车业务板块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商用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等新应用领域。

  从营业收入结构看,公司各项轴承细分产品的收入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轮毂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圆锥轴承均应用于车轴承重和轮毂转动,2021 年收入占比合计 66.93%,同比增 0.35 pct,是公司业绩的第一大来源;离合器分离轴承 2021 年收入贡献 18.18%,同比减 3.15 pct。

  我们认为,“多点开花、均衡发展”的业务模式,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轴承领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延伸。

  受益汽车产销复苏,公司业绩显著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1 亿元,同比增长 35.16%,实现净利润 0.96 亿元,同比增长 61.66%,主要受益于下游汽车产销量出现回暖,公司相关产能扩张及订单需求增长:2021 年,公司轮毂单元类产量同比增长 57.57%,销量增长 54.59%;涨紧轮产量同比增长 39.73%,销量增长 54.04%。2022 年前三季度爱游戏官方网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6 亿元,同比增长 21.86%,实现净利润 0.89 亿元,同比增长 42.77%,产销两旺势头延续。

  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出等影响,2017-2020 年我国汽车 产量连续下滑,CAGR 为-6.31%;同期,公司营业收入 CAGR -4.07%,业绩表现相对稳健。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 35.16%,显著高于下游汽车产量增幅 7.7%,一定程度表 明公司对市场反应较灵敏,可在行业下行调整期弱化联动,在行业上行恢复期显著受益。

  2021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30.89%,同比增 0.01 pct,实现净利率 16.23%,同比增 2.66 pct,部分原因在于公司积极推进售后与主机市场双向布局,2021 年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达成定点合作。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 29.12%,净利率 17.68%。我们认为,公司以 AM 市场为根基,延伸培育 OEM 市场,有望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2021 年销售费用 911.53 万元,同比增 0.86%,销售费用率 1.54%,同比减 0.53 pct,销售费用绝对值同比增加而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所致;2021 年管理费用率 7.21%,同比减 0.81pct,2022 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6.10%,同比减0.79 pct;2021年,公司财务费用1013.69万元,同比减少38.83%,财务费用率 1.71%,同比降 2.08 pct,主要系公司金融机构及汇兑损益减少所致。

  轴承是承载轴的零部件,用以引导轴的转动运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的载荷,是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机械零部件,并直接影响机械设备运转精度、性能和寿命等,被称作“机械的关节”。

  根据结构和运动方式不同,轴承产品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前者主要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领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轴承的下游应用中,车用领域占比 37%,其次分别为家用电器 12.4%、电机 10.6%等,汽车是轴承的最大需求领域。

  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汽车轴承可划分为发动机轴承、传动系轴承、转向系轴承及空调机轴承等类别,具体又包括发电机轴承、涨紧轮轴承、水泵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轴承、轮毂轴承、转向轴轴承、压缩机轴承等。轴承在汽车中的应用分布广泛,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单辆汽车的轴承安装数量约 30 种 50 套。

  ➢ 轮毂轴承:连接轮胎(旋转件)/制动盘(旋转件)与转向节(固定件),在承载重量的同时为轮毂转动提供向导,是传动系统的组成部件之一;

  ➢ 离合器分离轴承:在离合器踏板被踩下时,利用杠杆克服弹簧压力,使承受弹簧推力的压板或驱动盘向离合器罩壳方向移动。

  根据进入整车的时间不同,汽车轴承市场可分为 OEM 市场和 AM 市场。OEM 市场指为发 动机、变速器等主机或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市场,AM 市场则是汽车售后维修服务市场; 以雷迪克为例,公司正立足现有板块,稳步推进售后/主机市场的双向产业布局。

  ➢ OEM 市场:根据专业化分工需要,汽车整车制造商将旗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剥离,通过降低自制率实现精益化生产;在此背景下,OEM 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特征。

  ➢ AM 市场:主要面向已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产品通过专业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改装厂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AM 市场与汽车整车制造业联系较弱,对供应商提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快反能力等要求,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特点。

  世界轴承工业兴起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工业中机器的大量使用推动轴承发展:1880 年,英国企业开始率先生产轴承;1883 年,德国建立全球首家轴承公司 FAG;之后美国、瑞典相继于 1889、1907 年分别建立 TIMKEN 制造公司、SKF 公司;1910 年,日本引进 SKF 的轴承样品,之后于 1916、1918 年建立起 NSK、NTN 轴承公司。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轴承制造商开始占据微、小型轴承的中低端市场,并逐渐拓展至部分高端市场。

  从具体地区看,根据斯凯孚 2021 年财务报告,亚太地区已成为最大的轴承销售市场,销售金额占比达 56%,欧洲、北美、中东及非洲、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0%、19%、3%、2%。其中,中国的轴承市场规模占比约 34%,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由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扩张以及强劲的汽车售后市场。

  发展中国家的轴承工业起步晚,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轴承工业高端市场主要被欧美日企业垄断。

  根据普华有策数据,在 2020 年全球市场份额中,瑞典斯凯孚 SKF、德国舍弗勒(旗下有 INA、FAG)、日本 NSK、NTN、Nachi 和美国 TIMKEN 等八家跨国轴承生产商约占 70%;中国轴承企业的份额占比约 20%,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中国为全球第三大轴承产销国,市场空间可观。从我国轴承工业的发展状况看,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轴承工业进入持续的快速发展阶段,已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截至 2020 年,我国轴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1300 家,从业人员近 40 万人,生产范围覆盖小至内径 0.6 毫米、大至外径 12.37 米,各类型轴承品种规格超 9 万个。另据普华有策数据,2020 年国内轴承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约 20%。

  21 世纪以来,我国轴承快速融入国际市场,产销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数据,2021 年中国轴承产量 233 亿套,同比增长 17.68%,2016-2021 年 CAGR 为 4.16%;2021 年中国轴承行业营业收入 2278 亿元,同比增长 18.03%,2016-2021 年 CAGR 为 7.02%。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 2022 年中国轴承行业收入 2548 亿元,同比增 11.9%,轴承产量 259 亿套,同比增 11.2%,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对高端、精密零件需求量大,但国产轴承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本土品牌的轴承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在中高档乘用车领域则主要依赖进口品牌。

  2021 年,轴承进口 29.64 亿套,进口用汇 54.70 亿美元,进口均价 1.85 美元;轴承出口 78.04 亿套,出口创汇 69.47 亿美元,出口均价 0.89 美元,显著低于进口单价,且 2017-2021 年的进出口价差逐渐扩大,表明我国中低端轴承产能相对充足,但高端轴承需求对进口依赖程度高,国产轴承存在结构性供给缺口。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汽车轴承在产品一致性、动态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格局分散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国内轴承行起步晚,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规模、研发投入等受限;另一方面,市场格局过于分散,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通用型低端轴承产能过剩。

  2021 年,国内排名前十的轴承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 637.2 亿元,占全行业营业收入比重仅 28.0%,125 家主要企业实现营收 1074.1 亿元,合计份额占比 47.2%,相较于八家跨国轴承公司在全球市场 7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的产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逐步加强,国产轴承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跻身高端轴承生产商行列;产业集中度提升渐成国内轴承行业的首要趋势,主要表现为优势企业的市占率提升和区域产业集群。

  此外,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国内轴承企业自发形成了辽宁瓦房店、山东聊城、河南洛阳、浙江东部、和江苏苏锡常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其中后三者的特点产品均包括汽车轴承。

  我们认为,市场集中化在短期内主要表现为产业集聚,下一阶段或外化为少数优势企业的市占率提升,有利于加速车用轴承的国产自主化进程,在汽车等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规模效益的生产商有望长期受益。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产替代逻辑清晰。自 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提出以来,有关部 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汽车轴承行业发展,促进相关产品的自主化和国产替代。

  2019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轴承、使用寿命 25 万公里以上的轻量化低摩擦力矩汽车轴承及单元等列入鼓励类;2021 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布《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我国轴承产业由全球轴承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提高国产轴承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满足主机配套需求并替代进口。

  随着汽车性能提升和消费升级,下游对轮毂等部位轴承的轻量化、高速化和高效率化要求提升,要求轴承在重载、高温等条件下具备长寿命、高可靠和低成本特性,推动轮毂轴承等超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

  根据工信部指导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应降低 10%/18%/25%,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15%/25%/35%。

  在此背景下,轮毂轴承迭代升级至第 3 代,其是将轴承与轮毂、ABS 传感器与轴承套圈整合成一体化结构,主要优点在于设计安装简便、尺寸重量较小、承载能力更强等,国内引进车型多采用这种轻量化和一体化的轮毂轴承。

  根据文献《车用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分析》,第二代轮毂轴承比第一代平均减轻重量约 180g,第三代可比第二代减轻重量约 120g。

  我们认为,汽车轻量化趋势明确,推动车用轴承向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在此进程中对制造商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要求愈加严苛,行业集中度有望加快提升。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部分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供应链的灵活性、安全性诉求进一步凸显。根据 UN Comtrade 数据,2020 年中国汽车的进口零部件对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四个疫情国的依赖度为 69.5%。

  疫情期间,国产供货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协同能力等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整车企业正将更多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加大对高端零部件的本土采购,关键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进程提速。2021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对上述四国的进口依赖度为 66.8%,同比降低 2.6 pct。

  我们认为,轴承作为汽车产业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和国产替代逻辑是行业发展主线,预计在政策端可受益于政府支持,在市场端随技术升级和集中度提升而逐步落地,而疫情扰动则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有望为优势汽车轴承企业打开高端市场增量空间。

  根据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 OICA 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 40 个主要国家汽车产量 8014.6 万辆,同比增长 3.3%,为 2017 年持续下滑至今首次实现正增长,表明全球汽车市场开始回暖。其中,2021 年全球乘用车产量 5705.4 万辆,同比增 2.2%;商用车产量 2309.2 万辆,同比增 6.0%。

  分地区看,2021 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是全球汽车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印度/南美/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区(欧盟+英国)产量同比变化 30.1%/17.5%/7.7%/3.9%/-2.7%/-5.1%。

  2018 年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出等影响,我国汽车销量出现自 1990 年的首次负增长;之后,行业步入周期性调整,2018-2020 年产销量连续下滑。2021 年,下游汽车行业复苏强劲,在新冠疫情下扭转前期颓势,实现销售量 2627.5 万辆,同比增长 3.8%,实现产量 2652.8 万辆,同比增长 7.7%。

  我们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和相关产业政策发力,汽车产销量有望加速回弹,进一步扩大主机厂对轴承等零部件的配套需求。

  根据各国统计局、世界银行、AxleWise 等数据,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已达较高水平,2020 年全美国、日本、欧洲、英国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为 865 辆、621 辆、560 辆、575 辆,存在充足的维修、改装等需求;根据麦肯锡分析,全球汽车后市场将以 3%的年均增速扩大至 2030 年的 1.2 万亿欧元。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 年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208 辆,同比增加 7.6%,对标上述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2021 年,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为 2.94 亿辆,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峰值超 6 亿辆。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及中国下游汽车行业复苏回暖并回归正增长,主要发达国家对售后维修、改装需求的存量需求有望释放;同时,中国汽车产销量提升亦将催化汽车保有量的增量需求,在国内/国外、OEM/AM 同步布局的企业有望显著受益于下游轴承需求增长,进一步优化业绩表现和盈利能力。

  作为汽车轴承生产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注重技术创新,先后于 2012 年、2017 年建立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曾承担“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产业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轴承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多项技术达行业先进水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 0.27 亿元,同比增长 52.6%,研发费用率 4.5%,当年度新取得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2022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0.21 亿元,同比增长 14.9%。

  人员配置方面,2017-2021年,公司研发团队由 66 人扩大至 92 人,占比由 8.0%提升至 11.5%。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及客户合作,公司研发团队不断提高产品的耐用度、精度和性能,可及时响应市场的产品开发需求,把握行业趋势并配套功能研发,以提升与整车厂同步开发的工程应用水平。

  在自主研发与同步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下,公司的汽车轴承在国内外已具备一定知名度,其中“MAZDA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为国家重点新产品,“830900KG 汽车发动机皮带涨紧轮单元组件”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液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第三代卷边结构圆锥轮毂轴承单元(带主动式传感器)”等多个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公司可提供的轴承产品型号超 3800 个,日常生产中流转达 2000 余种,可满足客户“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需求,订单获取能力优秀。

  在生产模式方面,公司采取专业生产与外协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产品研发设计、精车加工、磨加工、装配检测等关键工序由公司完成,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对于部分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的工序如锻加工、粗车加工等则采用外协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公司对产品生产工艺已形成较深刻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具备通过采购单件设备自行配置完整生产线的能力,相较于直接采购完整生产线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2021 年,公司在完成轮毂轴承及圆锥轴承生产线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基地布局和产业结构,显著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我们认为,公司在生产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内外兼修的生产模式可在保证产品核心竞 争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区产业集群和专业配套优势,兼顾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在复杂、 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敏锐的市场反应力。

  切入高景气赛道,深化产业布局。公司在实现乘用车轴承产品升级的同时,依托技术积累逐步拓宽产品应用场景至商用车、新能源车等高景气细分领域。

  现阶段,汽车行业整体处于全面转型升级的时期,其中新能源汽车正步入以市场为主驱动的新发展阶段,在补助政策退出、芯片持续短缺等挑战下保持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和新项目开发,深耕自主品牌头部客户,顺应造车新势力潮流并进一步丰富客户集群;已与某造车新势力头部公司达成定点合作意向,向其提供的三代毂轴承产品计划于 2022 年在江东沃德工厂批量供应。

  江东沃德工厂新增产能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可为后续订单消化和新能源产品线 年,公司实现新能源车零部件产量 23.63 万套,销量 23.96 万套,销售收入 1467.91 万元,占当年营收比重 3.36%。此外,公司正切入商用车主机厂,当前主要向江铃皮卡车供应新宝典、全顺、五十铃等车型的半轴轴承。

  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公司沃德工厂新增产能投产有助于及时获取新能源领域的增量订单,有望继续优化客户结构,并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

  汽车售后市场庞大,客户类型多样,市场拓展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基于该市场特点,公司主要选择与优质的贸易商或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合作,以提高市场开拓效率,扩大海外市场覆盖率。

  此外,公司立足现有业务板块,以售后市场为根基,培育主机配套市场特别是新能源主机市场,稳步推进售后/主机双向产业布局。

  OEM 市场采购数量大,采用直销模式,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降低企业成本。公司已分别在 OEM、AM 市场与长城汽车、江铃汽车、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等大型主机厂,以及 SKF、Dorman、辉门、NTN-SNR 等高端 AM 客户保持配套或合作关系。

  我们认为,公司从售后到主机、从乘用车到商用车的业务模式,有望双向受益于下游的存量和增量需求增长,形成具备规模效应的高质量循环发展模式,驱动业绩增长可持续。

  3.3. 稳抓国产替代机会,推进高端市场开发公司持续聚焦轴承主业,推进高端产品开发,致力于推动乘用车、商用车高端轴承的国产替代进口,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根据公司的《创业板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国产轴承中约 80%为中低端轴承,而各类专用、精密等高技术含量的轴承产品仅占 20%左右,国内市场部分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

  对此,公司于 2019 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建设精密汽车轴承产业基地,预计完全投产后可新增产能轮毂轴承单元 180 万套,有望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卡车轴承市场,完善生产相关模具设计研发能力,募投卡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项目可新增产能 90 万套,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并已进入国内知名车桥一级供应商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等的供应商名单。

  我们认为,卡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是公司在圆锥轴承领域的优势延伸,技术壁垒相对更高,公司适时切入商用车国产替代赛道,有望进一步丰富轴承品类,提升盈利能力。

  相较于国际领先品牌,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性价比优势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

  2021 年,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为 4.01 亿元,同比增长 32.4%,收入占比为 67.8%;来自海外及其他地区的收入 1.90 亿元,同比增长 41.4%,收入占比 32.2%。

  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国产替代机会,拓展新的客户和市场,2022 年已有多个国内自主品牌合作项目定点落地。

  我们认为,随着汽车行业发展步入转型期,下游整车厂对成本控制、供应体系稳定的要求或继续提高,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和本土化优势,扩大与自主品牌等的批量供货合作,把握国产替代机会,加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随着下游汽车整体产销量复苏回暖,对上游轴承等零部件形成需求支撑,AM、OEM 市场存双重利好;在汽车行业的轻量化趋势和“国六”标准更新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受政策、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轴承特别是高端轴承的国产替代有望提速。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推进“国产替代进口”战略,在技术研发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开发高端轴承产品,加强自主品牌合作,2022 年已收到多家客户定点通知,未来随着相关新建产能项目将陆续达产,订单获取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望显著增强。

  精密汽车轴承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公司公告预计生产负荷将逐年增加达到 100%,订单获取能力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新产品单价更高,给予轮毂轴承单元业务 2022-2024 年 19.71%的复合年均增速。其中,毛利率变动主要基于单价更高的精密汽车轴承项目量产及生产负荷提高。

  根据公司公告,轮毂轴承和圆锥轴承装备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可新增 90 万套轮毂轴承、180 万套圆锥轴承产能,并逐年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分别给予轮毂轴承业务、圆锥轴承业务 2022-2024 年 7.60%、8.01%的复合年均增速。

  离合器分离轴承主要用于切断汽车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输;随着汽车自动档渗透率提升,谨慎假设该业务板块保持相对稳定,给予 2022-2024 年1.65%的复合年均增速。

  (1)根据公司 2021 年财报,预计卡车轮毂圆锥滚子轴承建设项目于 2022 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新增 90 万套相关产能;

  (3)随着大型基建项目的陆续开工和“国三”卡车加速淘汰,国内卡车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假设该项目在 2023、2024 年分别实现销量收入 0.54/ 0.95 亿元。

  我们认为,受益于下游汽车产销量增长、汽车零配件轻量化趋势以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等,公司有望凭借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优势迎来高速增长。

  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商用车及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展、AM/OEM 市场双向布局以及国产替代发展逻辑,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3 年 30 倍 PE,对应目标价 40 元。

  公司主营汽车轴承业务,生产经营情况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景气度存在关联性,若未来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汽车销量复苏趋势不及预期或出现下滑,将造成公司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回收困难等。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轴承钢和钢制品,钢材价格走势受宏观经济、期货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大幅波动,可能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产品利润率及业绩稳定性。

  我国轴承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竞争相对激烈,若未来公司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能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并保持领先优势,则产品毛利率可能出现下滑。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相关产品的年产能将显著提升,若未来市场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公司在主机市场拓展不力,可能导致销售不达预期、产能无法完全消化等,进而降低公司利润水平。

  报告中关于公司投资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产品销量等涉及多处假设,尽管有关假设具备一定的数据资料支撑,但实际情况可能与假设情形存在差异。